美国出生公民权:中国赴美生子人群如何面对特朗普的新政

中国是全球最大生育旅游者来源国之一,特朗普新政在中国引起震荡。
中国是全球最大生育旅游者来源国之一,特朗普新政在中国相关群体中引起震荡。

2025年1月28日

特朗普第二次就任美国总统当天签署系列行政令,收紧移民政策,包括取消出生公民权,此举引发中国计划赴美生子家庭恐慌。

1月20日总统就职典礼上,特朗普签署了这些行政令。一般来说这些法令将在签署后30天后生效,也就是以2月19日为分水岭,开始实施。

特朗普此举引起美国内外轩然大波,作为生育旅游来源大国,中国民众更热烈讨论该举措动向。在微博和生活分享平台小红书上,美国是否还是一个合适的生育旅游目的地的讨论再掀波澜,有孕产妇考虑赶在2月19日前提前实施剖腹产,或转道其它有稳定出生公民权保障的国家产子。

“大家都在等待2月20日。”一家同时在美国加州尔湾和加拿大经营的连锁月子中心负责人告诉BBC,出于安全考虑,她要求匿名。

她还表示,自特朗普赢下大选以来,由于他再三强调移民政策以及取消出生公民权的倾向,加拿大的月子中心未来半年的预约已是爆满。相较之下,加州月子中心的生意并不如往年同期,已经预定了加州生产的孕妇则显得焦虑。

根据中国媒体报导,2007年,中国赴美生子人数仅有数百人,到2014年,人数已达5万人。此后数年,尽管缺乏官方数据,但蓬勃的生育旅游产业链指向一个起码目前来看只增不减的数额。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次日,美国20个州和地区的总检察长和多个公民权益组织对取消出生公民权的这道行政令提起诉讼,指此举违背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这条法案明确规定美国公民权属于所有在美国出生的儿童。

领衔该诉讼的新泽西州总检察长官马修·普拉特金(Matthew Platkin)直言“有信心这道行政令永远都不会生效,因为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史无前例的总统削弱法治的举动之一”。

1月23日,美国联邦法官约翰·考夫诺(John Coughenour)叫停了该行政令。但美国司法部随后表示,它将“积极捍卫”特朗普的行政令。

2022年,美国大约有15.3万名新生儿的父母既不是美国公民,也没有合法永久居留权。其中包括在加利福尼亚州出生的2.45万名儿童、新泽西州出生的6200名儿童、麻萨诸塞州出生的4200名儿童,等等。

“孕妇会否在入境时被遣返”成讨论群焦点

Miami, Florida, MIA Miami International Airport, terminal welcome sign 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

2023年前往美国休斯顿生子的袁女士回国后组建了多个赴美生子信息交流群,并在多家平台上运营帐号,讲述赴美生子优劣考虑以及详细信息。

“如果特朗普真心想要遏制生育旅游,完全不需要修改宪法,直接像香港一样限制双非孕妇入境就好了,”袁女士这样说。

此前,香港曾是中国孕妇生育旅游的心头好。自2003年香港放宽大陆居民个人游,赴港生子人数逐年递增,到2011年,已经突破惊人的3.5万人次。2012年,港府明确叫停赴港生子行为,自2013年起实施。

2013年香港入境事务处在各管制站共查到40,865名怀疑内地孕妇,其中5,077名被拒绝入境。

早年出境生子的考虑有很多,除了取得公民身份,还有突破独生子女政策限制,以及单身女性生子等考虑。

在袁女士创办的赴美生子信息互助群里,她目睹了很多已经准备赴美生子的妈妈们的担心。为了规避不确定性,哪怕提前前往美国会导致预算大幅上涨,很多预产期在三月、四月的家庭赶在1月20日特朗普就任前即匆匆前往美国,等待生产。

由于特朗普在选举期间大力宣传取消“出生公民权”,赴美生子相关话题在中文社交媒体上吸引了不小讨论声量。在特朗普宣誓就任、签署行政令后,小红书上平时寂寂无人发言的大量赴美生子信息交换群突然变得热闹起来,讨论美国是否还会放行、特朗普的政策是否会真正落地、今时今日前往美国是否还安全、新生儿是否还能获得公民身份。

在一些BBC浏览过的数百人讨论群组里,认为特朗普行政令并不会彻底执行的观念持有者占据绝大多数。但“孕产妇是否会在入境时严查遣返”是他们忧心的重点,也被认为是最容易在实际操作中执行、最接近特朗普本意的一种手段。

根据赴美生子的过往经验,孕妇仅需要提前办理旅行签证,入境时诚实告知海关自己此行的目的是生产,即可被放行。生产后,在地办理国际海牙认证、美国护照和中国旅行证。

孕妇访美没有法律问题,但是以旅游为名办理签证则涉嫌违法。2015年,美国当局对加州多家月子中心进行突击检查。2019年,三名在加州南部协助生育旅游产业的生意人被捕。

袁女士早在2016年就开始规划赴美生子,当时她认为直接生一个有美国公民身份的孩子会让其人生起点更高,“当时都没有考虑太多生完之后的实操性”。回忆起自己2023年中在美国生产的经历,她认为,当地的人文关怀、服务质量、医学水平都让她“感受比国内好太多”,此行完全符合她的预期。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她时不时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赴美生子的经验,供后来者参考。

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让焦虑笼罩在预备赴美生子的孕妇头上。交流群里,是否要赶在2月19日之前实施剖腹早产亦是争论的重点之一。

“在他的上一个任期里,特朗普也有提起取消出生公民权,当时我们建议孕产妇从拉斯维加斯入境,再辗转到加州,为了避开当时加州稍严格的海关审核,”前述连锁月子中心负责人在电话里对BBC表示,“我的建议是观望。2月20日之后,一切都会明朗了。”

特朗普到底能不能取消落地公民权?

特朗普对于移民的强硬态度使得新移民考虑前往别国寻找新家
特朗普对于移民的强硬态度可能导致新移民考虑前往别国。

大多数受访法律学者对BBC表示,这项挑战美国宪法的行政命令执行起来并不容易,特朗普需要众议院和参议院三分之二的投票以及四分之三的美国州的批准。

宪法专家、弗吉尼亚大学法学院教授赛克里希纳·普拉卡什 (Saikrishna Prakash) 表示:“他的所作所为会让很多人不满,但最终这将由法庭来决定。”

“这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事情。”

普拉卡什表示,虽然总统可以命令联邦机构雇员(例如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的工作人员)做出更狭义的解释,但这将引发任何被拒绝授予公民身份的人的法律争议。

提出集体诉讼的四个州表示,总统无权修改宪法,而命令若得以执行,这些州的居民将“立即遭受不可挽回的伤害”。被剥夺美国公民身份的人,将面临驱逐出境的风险,也成为无国籍人。

华盛顿州律师雷恩·波洛佐拉(Lane Polozola)在法庭上称,特朗普的命令将把国家带回“我们其中一个最黑暗的篇章”。

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的全国法律总监Cecillia Wang此前对媒体表示,特朗普正在打击“美国价值的核心,无论是他对出生公民权的攻击,还是许多其他移民执法活动”。

不确定下的新选择

Dawn Mueller-Burke, left, a nurse practitioner and assistant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Maryland School of Nursing, works with third-year student Anny Park, right, in the school's high-fidelity neonatal and pediatric simulation room on May 3, 2022.

即便如此,特朗普对于移民和外来人口的强硬态度,使得焦虑情绪在留学生这样的潜在移民群体中蔓延。

正在美国攻读博士项目的湖南人Cici去年初和男友步入婚姻殿堂,对方在纽约做程序员,并已购置房产,本打算今年开始将两家生活重心逐渐转移到美国,但特朗普上台后,“尤其是共和党拿下参众两院的背景下,我们觉得作为华人,在这里前途与飘渺,正在考虑去加拿大”。

Cici自高中起即在美国念书至今,去年完婚后本打算等博士毕业即在此生子,然而特朗普在竞选中对华人、对移民的不友好态度使得他们“清楚认识到自己是外来者,这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会持有敌对态度”。

“我们希望我们的小孩出生在一个我们可以称为家的地方,有归属感,不用感觉自己是偷偷摸摸低人一等的,”Cici这样说,并表示他们已经打算将房产挂牌出售,之后转道搬至加拿大。为此,夫妻二人已经在学习法语,希望籍此入籍加拿大。

另一位在波士顿工作的LGBT社群人士Helene告诉BBC,由于在中国与同性伴侣结婚并不可能,她本想在未来几年里逐渐在美国安家。

“特朗普的重新上台和行政令太让人寒心,我和女友正在寻找新的去处。”Helene说。

袁女士早已为孩子拿到美国身份,对新政策并不担心,但她依然高度关注特朗普任下的移民问题。

“能来美国生子的妈妈们为了小孩已经付出了很多东西,通过这个渠道拿到身份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生育旅游给美国带来了很多实打实的好处,我们并没有抢走本地人的资源,相反,我们带来了资源。”

Breck Crafts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so that we can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possible. Cookie information is stored in your browser and performs functions such as recognising you when you return to our website and helping our team to understand which sections of the website you find most interesting and useful.